新家園 新學校 菏澤1200余名孩子搬出灘區(qū)走進新校園

2021-04-09 14:12:07 來源: 大眾網 作者: 沈甲亮

  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沈甲亮 鄄城報道

  “我們搬進了新學校,用上了嶄新的桌椅,屋里有空調,還有多媒體黑板,現在上學不用爸媽接送了,出了家門就看到學校了!苯眨渤强h六合社區(qū)小學六年級學生周佳欣高興地向記者介紹自己的新學校,還說自己學習更有動力了。

  走進新建的占地面積27畝的六合社區(qū)小學,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讓人眼前一亮。知行樓、致遠樓、厚德樓3幢教學樓由連廊連在一起,呈E字形排列,200米標準化塑膠跑道、足球場、籃球場、音樂教室、學生活動室、美術室、科學實驗室、心理保健室……在學校里走上一圈,從基礎設施看,這里完全不遜色于市區(qū)的任何一所小學。

  走進教室,拉開推拉式的黑板,呈現在眼前的是液晶電腦一體機,老師通過觸摸式屏幕可以實現寫字、畫畫、播放音樂和視頻等多種功能!澳壳埃谡n堂上會使用學校配發(fā)的多媒體進行授課,孩子們也都十分感興趣,真正做到寓教于樂,在快樂中接受知識!绷昙壵Z文教師邊娜娜說。

  “記得在1996年,黃河漲水,沖倒了學校,為不耽誤學生們學習,我們就借用不倒塌民房作為教室,由于全是積水,我們老師需要撐船去上課,先把學生接到學校,放學后再送回家!绷仙鐓^(qū)小學教師周登明告訴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,“如今,黨和政府出臺惠民好政策,灘區(qū)村莊合并遷建,建起了新校舍,出了家門,就能看到學校,這和我那時候上學的時候相比,想都不敢想。”

  “我的家就處在黃河灘區(qū),黑屋子、土臺子、泥孩子,是我兒時求學的真實寫照,特別是每逢黃河發(fā)水,我們就不得不背井離鄉(xiāng),投親靠友去借讀,很多和我同齡的孩子就是因為這個原因,不得不含淚中斷學業(yè),離開學校,小小年紀就踏上了外出打工謀生的辛酸路。”鄄城縣舊城鎮(zhèn)六合社區(qū)小學校長陳立云說,從那時起,他就樹立了要投身灘區(qū)教育事業(yè)的理想。

  辛酸的往事已經遠去,眼下有件事讓陳立云津津樂道,2020年學校入選山東省鄉(xiāng)村溫馨校園建設第二批優(yōu)秀案例學校,現在的新校舍一應俱全、應有盡有,是黨和政府黃河灘區(qū)遷建的惠民政策,使六合社區(qū)的學校發(fā)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才使灘區(qū)的孩子們能在窗明幾凈的教學樓里安心學習。

  據悉,經過三年規(guī)劃建設,鄄城縣舊城鎮(zhèn)大邢莊、七街、安莊、三合村四個村臺正式達到入住條件。目前,舊城鎮(zhèn)22個自然村,共1.7萬余名群眾陸續(xù)搬進村臺,住上新房,1200余名灘區(qū)孩子告別破舊的教室,邁進嶄新的學校,開啟嶄新的校園生活。

初審編輯:劉進

責任編輯:梁永琪

相關新聞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