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審編輯:劉進
責任編輯:南祥偉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趙晨光 實習生 李豪 陳曉妍 菏澤報道
陳小海(右一)在福利院與司佩乾(中間)交流
近日,在沈陽市于洪區(qū)的社會福利院,菏澤成武的司佩乾幫助菏澤單縣走失老人楊香芳找到了失散6年的親人。從2016年到2020年,雖然困難重重,但司佩乾堅持不懈地為老人楊香芳尋親,目前,楊香芳已由其兒子陳小海接走,失散母子得以團聚。3月30日,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聯(lián)系到了雙方當事人,聽他們講述尋親的故事。
熟悉的鄉(xiāng)音成尋親的第一條線索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通過電話聯(lián)系到司佩乾,據了解,司佩乾為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汶上鎮(zhèn)宋彭莊人,2009年轉業(yè)到沈陽市于洪區(qū)民政局,2015年5月任于洪區(qū)社會福利院負責人。司佩乾說:“我當時聽到熟悉的鄉(xiāng)音非常激動,大家都遠在千里,能幫一把就幫一把!
據司佩乾回憶,2015年7月,沈陽市于洪區(qū)救助站安置了一位身體虛弱的流浪老太太,由于她精神時好時壞,語言表達不清,當地公安機關詢問身份未果。后來,通過電視臺、報紙尋找家屬也以失敗告終。最后,這位老太太被沈陽市于洪區(qū)社會福利院接收。
司佩乾與戰(zhàn)友的聊天記錄
經過幾個月的調養(yǎng),老太太的身體逐漸好轉,但不太愛說話,又因為口音問題,無法與人正常交流。在2016年8月,一次偶然的機會,司佩乾隱隱約約從老太太的話中聽到了鄉(xiāng)音,便用菏澤話與老太太聊天,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,司佩乾從老太太的零碎話中得知老人的名字叫楊曉云,是菏澤市單縣時樓鎮(zhèn)人。司佩乾十分興奮,心想,終于可以幫老太太找到自己的家了。經過一番周折,司佩乾找到自己在單縣時樓鎮(zhèn)派出所工作的戰(zhàn)友,把老人的姓名告訴了他,請他幫忙查詢,但通過名字并沒有查詢到老人的相關信息,就這樣,第一段尋親之路被阻斷。
幾番周折,終于幫老人找回家人
楊香芳(左一)在福利院的生活
在福利院照顧老人的期間,司佩乾始終沒有放棄為老人尋找家人的念頭,在與老人幾年的相處中,老人告訴司佩乾,她的兒子叫陳小海、女兒叫陳小梅,家住時樓鎮(zhèn)劉莊村,娘家在王門樓村。于是2020年12月司佩乾再一次聯(lián)系單縣時樓鎮(zhèn)派出所,根據派出所民警提供的信息,近年來單縣時樓鎮(zhèn)劉莊村并沒有走失老人的記錄,但單縣有三個劉莊村,可以向劉莊村的村支書或者村里的老人打聽看看。于是司佩乾詢問了三個劉莊村村支書的電話,挨個向他們確認,但依舊沒有聯(lián)系到老人家人。
司佩乾與時樓鎮(zhèn)民警的聊天記錄
司佩乾在尋親中的記錄
在司佩乾覺得幫老人尋親無望之際,突然想到可以向老人娘家王門樓村的村支書打聽一下,便向當地派出所民警要了王門樓村閆書記的電話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閆書記的幫助下最終聯(lián)系到了老人的親弟弟楊明顯。
歷時6年,失散母子終團聚
楊香芳(右一)與兒子相聚時刻
楊明顯知道后十分激動,當場與老人的兒子陳小海聯(lián)系,告知他母親的消息。楊明顯說,老人原名楊香芳,也是口音問題導致司佩乾前幾年用楊曉云名字幫老人尋親無果,老人是70年代去黑龍江務工,后定居在那里,所以老家這邊的人很少知道她的名字,由于精神有點失常,2014年在沈陽走失。母親走失后,陳小海一直通過各種媒體平臺尋找母親,但這么多年一直杳無音信,幾乎已經放棄。在得知母親的消息時,陳小海還有點不相信這是真的,便去福利院與母親相認,將母親接走,并表示十分感激司佩乾這幾年堅持不懈的幫助尋親,讓他們失散六年的母子最終得以團聚。
司佩乾告訴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:“老人太不容易了,特別是在千里之外的異鄉(xiāng)聽到那熟悉的鄉(xiāng)音時 ,心里十分不是滋味,就暗自下決心,一定要幫老人找到家人,不僅僅因為和老人是老鄉(xiāng),這也是自己的一份責任!
2021年3月30日,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撥通了陳小海的電話了解后續(xù)情況,陳小海告訴記者,得知找到母親的那天十分激動,將母親接回身邊后便與母親一起生活,現在日子過得非常幸福。
這是鄉(xiāng)音的力量,更是責任的擔當。這一段來自千里之外愛的征途,遇見了太多愛心人士的身影。老人有家,心中有愛,這一份漫長的等待,最終等到了最幸福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