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找不到停車位、出門辦事繞半天、去商場地下車庫還得排長隊……“停車難”成了城市通病。
破解“停車難”已經成為濟南市委敲定的重大調研課題。今年3月30日,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,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王文濤明確指出,“一座城市的價值觀一定是以人為本。解決中心城區(qū)停車難題必須以人為本,資源的分配要以行人優(yōu)先,而不能跟著汽車走!
停車管理體系該如何體現(xiàn)“以人為本”?哪些國內外先進經驗值得濟南借鑒?面對“老問題”,需要創(chuàng)新思路、多方破解。
數讀濟南停車現(xiàn)狀
◆停車缺口超74萬個
調查顯示,截至去年6月底,全市機動車保有量:163.86萬輛
其中市區(qū)汽車保有量:99.99萬輛
濟南至少需要119.9萬個停車泊位缺口為74.15萬個。(按照國際通行慣例1:1.2要求計算)
◆公共停車場嚴重不足
三類停車設施 理想值 濟南
配建停車設施 80% 85.4%
公共停車場 15% 9.1%
路內停車位 5% 5.5%
◆全市交通違法超兩成是違停
去年,濟南查處的違法停車數量占全市交通違法總量的20.5%。
據統(tǒng)計,全市每天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數量最高值是50多萬輛。
這意味著,其余100余萬輛停放在支路街巷和小區(qū)內。
問題 1 車位總量有限缺口不小
對于有車一族來說,除了“堵”,搶不到車位也十分令人頭疼。
“一開車就想著‘搶車位’。”市民朱女士對此深有體會。在濟南,一些交通樞紐、醫(yī)院、學校、商貿中心區(qū)、旅游景點常!耙晃浑y求”。一到節(jié)假日,泉城路、大觀園商圈的停車難題更為突出;省立醫(yī)院、齊魯醫(yī)院、市婦幼保健院等幾大醫(yī)院,其停車需求量也遠遠超過了車位供給量。停車排長隊的同時,也加劇了交通擁堵。
“明知道開車進市區(qū)肯定堵、停車也難,可開車總感覺‘方便點’!敝炫空f,濟南前段時間推出的“B+R”綠色出行換乘點,給市民提供了一種“補充工具”。隨著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地不斷完善,她很愿意嘗試這種綠色出行的新方式,“誰都不希望時間浪費在路上”。
專家支招
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讓市民換乘更便利
方便快捷、綠色環(huán)保的換乘,是值得大力推廣的理想出行方式。為了減緩市區(qū)擁堵狀況,降低市區(qū)車流量的有效方式就是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。因此,有交通領域專家建議,在具備條件的地點推廣“B+R”、“P+R”模式,讓準備進入中心區(qū)的車主主動放棄私家車,換乘公共交通工具。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外地車輛進入市區(qū)的概率,在緩解停車難題的同時,減少市區(qū)道路交通的壓力。
停車管理是城市建設發(fā)展的重要部分,必須與城市規(guī)劃相結合。目前,濟南停車交通發(fā)展還缺乏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建議對各類停車資源利用現(xiàn)狀、停車需求情況等進行調查,合理測算停車需求,編制濟南市停車管理專項規(guī)劃,其中要體現(xiàn)“B+R”、“P+R”總體布局。
就濟南實際情況,“B+R”能夠解決從家到公共交通站點或在公共交通站點下車回家的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建議在發(fā)展城市交通的同時,應當盡快加強公交場站停車設施的建設,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,為換乘市民解決后顧之憂。同時配套建立政府補貼、收費反補基礎設施建設的非機動車看管制度,便于非機動車出行停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