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757884585521000_700x466.jpg

百年傳統(tǒng)老手藝,曹縣這個村綠豆粉皮遠銷全國

2019-12-08 16:02:00 來源: 大眾網菏澤·海報新聞 作者: 趙世闖

村民管玉貴正在制作粉皮

晾曬中的粉皮

管樓村“益舉”牌綠豆粉皮

  大眾網·海報新聞曹縣12月8日訊(見習記者 趙世闖粉皮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重要一員,曹縣普連集鎮(zhèn)管樓村,是一個遠近聞名的“粉皮村”,村里的綠豆粉皮歷史悠久,已傳承了百余年,遠銷往全國各地,如今,粉皮已成為了管樓村的特色產業(yè)和經濟支柱。近日,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前往該村,親眼目睹了百年老手藝——純手工綠豆粉皮制作過程。

  工藝簡單 一鍋一板一器一缸

  走在村里的街道上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高粱桿做的箔靠在院墻和門前架上,從旋里啟出的粉皮就晾曬在上面。

  熱氣騰騰的鐵鍋旁,村民管玉貴和老伴正在制作著粉皮,他一手拿勺一手持旋,隨著他手里的勺子一起一落,倒進旋子里的淀粉糊便均勻散開,隨即被放進熱水鍋內煮透,瞬間,一張晶瑩剔透的粉皮成形了,經過起皮、拔水、貼簾涼曬三道工序,一張粉皮就制成了。

  管樓村村主任管玉鎖告訴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,管玉貴今年已經83歲高齡了,從小就跟著他爺爺和父親制作做粉皮,到他這已是第三代傳承人了,親眼見證了粉皮制作的變化,現(xiàn)在制作粉皮的技術已經改進了很多,風箱換成了爐子,制作也快了不少。

  據悉,粉皮制作工藝簡單,一口大鍋,一塊案板,一個煮燙容器,一口大缸,加上用農作物秸稈做成的曬墊和制作原料,便是所有的粉皮制作硬件。每當農歷冬月,家家戶戶院墻上擺滿了晾曬的粉皮,家門口大鍋冒著熱氣騰騰的白煙,全家人都忙著做手工粉皮。

  互聯(lián)網+產業(yè)合作社 實現(xiàn)致富夢

  管樓村制作粉皮的手藝,祖祖輩輩已經傳承了幾百年,現(xiàn)在村子里仍有不少村戶做粉皮,和管玉貴家一樣都是小作坊,每家一天能做2000多張粉皮,由于粉皮嚴格按照傳統(tǒng)純手工工藝加工,在附近鄉(xiāng)鎮(zhèn)都遠近聞名,特別是逢年過節(jié)的時候,來管樓村購買粉皮的人都排起了長隊。

  不僅如此,去年管樓村還成立了粉皮產業(yè)合作社,集體收、集體賣,銷售淡季的時候,村民不用在拿著粉皮自己到市場上零賣,做好的粉皮,直接聯(lián)系市里的餐廳或大型超市,統(tǒng)一去收,既省時間又省力。

  “今年我們成立合作社的基礎上,又注冊了‘益舉’牌綠豆粉皮,還在趕集網和百姓網注冊了賬號,在這兩個網站上只要搜索‘粉皮’兩個字,就能找到我們村銷售的粉皮了。”管玉鎖告訴記者,通過互聯(lián)網和粉皮產業(yè)合作社聯(lián)合運營,許多以加工粉皮為經濟來源的村民都走上了致富道路。

  據了解,管樓村目前有50多戶村民常年制作粉皮,加工粉皮已成為村里的特色產業(yè),年銷售粉皮近20萬公斤,遠銷全國各地,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。

責任編輯:王佳

相關新聞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