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熱線:0530-5122000
微信:dzw5122000
ee.jpg
既嚴以修身、嚴以用權、嚴以律己,又謀事要...
ww3.jpg
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...
1011.jpg
今年世界環(huán)境日的主題是“向污染宣戰(zhàn)”,為...
2_副本.jpg
菏澤市食藥監(jiān)局極力構建“社會共治”的食品...
菏澤大眾網(wǎng)
首頁 > 菏澤新聞
李保光情系牡丹研究50載 新作《國花五千年》將出版
2015-10-20 16:47:00 來源:大眾網(wǎng) 作者:張媛媛
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,一種難以割舍的牡丹情愫,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躬身學術研究,宛若這個喧囂浮躁社會中一盞清茶。

83歲的李保光依舊精神矍鑠 ,身后的文字是李老親筆所書

1989年展出的62頁、長達13米的“十年回首”手稿

李保光還保留著印象深刻的謝寅華的2次留言

  大眾網(wǎng)菏澤10月20日訊(見習記者 張媛媛)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,一種難以割舍的牡丹情愫,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躬身學術研究,宛若這個喧囂浮躁社會中一盞清茶。

  積極推廣牡丹文化 憂心文化發(fā)展

  今年已83歲的李保光是菏澤學院退休老教授,他1960年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(yè)后即投身教育工作,并致力于牡丹文化和菏澤歷史研究至今,已堅持五十余載。

  19日下午,大眾網(wǎng)記者在李保光家中見到其本人,雖年事已高,但李老依然精神矍鑠、思路十分清晰。李老奉行陶行知先生的名言“捧著一顆心來,不帶半根草去”為畢生座右銘,致力于研究和宣揚牡丹文化,在校任教時便多次舉辦宣揚介紹牡丹文化的講座,還在1989年9月展出了以“回首十年”為題的工作及思想總結展覽,吸引了大批青年大學生參觀。

  為了讓菏澤牡丹名氣“走出去”,李老還聯(lián)合北京師范大學菏澤校友會從母校80周年校慶開始每逢周年校慶便送去相應株數(shù)的牡丹作為賀禮。值得一提的是,李老還順道將牡丹送進了葉圣陶先生的北京故居之中種植。

  談到牡丹文化與菏澤歷史的傳承,李保光略有遺憾地說“作為中國牡丹之鄉(xiāng),市民對牡丹的認知還太少,很難有人講出來與牡丹相關的發(fā)展歷史、傳說典故、文學詩句等,這方面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。”

  在李保光看來,文化發(fā)展是其他發(fā)展的根基:“菏澤作為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,很多歷史文化尚待開發(fā),位于菏澤李丁樓村西北的卜子夏(即孔子的學生)的斷碑,與神農有密切聯(lián)系的巨野金山等,都是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!

  筆耕不輟五十余載碩果累累

  李保光老先生已先后編寫并出版了《曹州牡丹史話》、《新編曹州牡丹譜》、《國花大典》、《牡丹人物志》等四部著作,也參編了如《國花寶典》、《國花魂》、《國花集萃》、《國花》等集冊。由李保光撰稿、羅京解說,介紹菏澤牡丹的風光藝術電視片《花鄉(xiāng)曲》已在中央電視臺播放,這是首次在電視上提出了牡丹文化。

  2010年6月,李老耗時3年寫就的關于菏澤人自己的地方歷史著作《雷澤史話》已完稿,這部6萬多字著作的已經(jīng)被牡丹區(qū)老年大學作為內部教材使用,但因為資金等問題尚未出版。李老關于牡丹發(fā)展歷史的新作《國花五千年》(暫定名)也進入收尾階段。

  談及即將出版的新作,李保光心中還有一個很大的愿望,據(jù)悉,在1989年9月李老舉辦“回首十年”展出時,一名學生的留言給李老留下了至今十分深刻的印象,李老介紹說,那個同學名叫謝寅華,是青島海洋大學生物系一名即將畢業(yè)的大學生,當時他特地兩次留言的舉動使李老感動得落淚。

  李保光說:“在那個鮮有研究牡丹文化的年代,正是這種素不相識的青年的感悟和肯定,才使自己真切感受到所做的努力沒有白費,也更堅定了自己研究牡丹文化的道路。”時過26載,李老很掛心當初的青年如今怎樣了,也進行過尋找,但人海茫茫卻還沒有找到結果。他希望,在有生之年能再與這位“知音”閑話家常,好好探討心中的“牡丹夢”。

  想隨時隨地隨手掌握更多菏澤資訊,請關注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(http://sd24.dzwww.com/heze/)、大眾網(wǎng)菏澤頻道公眾微信(dzw5122000)或官方微博(@大眾網(wǎng)菏澤頻道);想爆料?請登錄“大眾社區(qū)-菏澤論壇 (http://hz.dzwww.com),或撥打新聞熱線0530-5122000。
初審編輯:丁厚勤
責任編輯:付娜
本文相關閱讀


娛樂
社會
大眾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:
1、大眾網(wǎng)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未經(jīng)大眾網(wǎng)的書面許可,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(wǎng)的各項資源轉載、復制、編輯或發(fā)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(fā)給其他方,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(wǎng)的任何資源。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,必需取得大眾網(wǎng)書面授權。
2、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大眾網(wǎng)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大眾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(wǎng)發(fā)布,可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30日內進行。
菏澤新聞
重磅專題
新聞視頻
大家在看
精彩推薦
論壇熱帖
關于我們 - 報業(yè)集團 - 版權聲明 - 廣告業(yè)務 - 聯(lián)系方式
Copyright (C) 2001-2014   dzwww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大眾報業(yè)集團主辦 Email: webmaster@dzwww.com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音像制品出版許可證
魯ICP備09023866號 新出網(wǎng)證(魯)字02號 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