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潤田接受專訪 談山東農業(yè)現(xiàn)代化發(fā)展路徑' /> 趙潤田接受專訪 談山東農業(yè)現(xiàn)代化發(fā)展路徑' />
山東省副省長趙潤田接受山東省政府網、大眾網專訪(資料圖)
大眾網記者 李兆輝
山東作為經濟大省、農業(yè)大省,在堅持“三個導向”、深化農村改革、加快推進農業(yè)現(xiàn)代化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。近日,山東省副省長趙潤田接受大眾網等多家媒體專訪,就山東本屆政府在深化農村改革、加快農業(yè)轉型升級、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深刻闡述。
訪談中,趙潤田深入剖析了山東近年來在如何化解農民最關注的土地糾紛、“誰來種地”等問題上的探索,詳細闡述了如何解決貧困人口基數大和農業(yè)缺水兩大“短板”,以及在確保山東農產品“質”與“量”雙豐收方面的經驗做法。
談化解土地糾紛和無人種地的問題
要先于全國2年完成土地確權頒證,推廣“供銷社給農民打工”模式
訪談一開始,趙潤田便談到了農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,并直言:“農民土地在沒有確權登記頒證之前,由于承包地“四至不清”,時常引發(fā)土地糾紛!
他說,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,是黨中央、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(zhàn)略部署,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。從2009年開始,中央連續(xù)4年要求穩(wěn)步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。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“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”。山東作為經濟大省、農業(yè)大省,省委、省政府經過充分調查研究、分析論證,提出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,先于全國2年完成任務。截至到今年10月底,全省所有縣(市、區(qū))都開展了工作,已經有432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基本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;有5.7萬個村(社區(qū))完成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,占總數的76.5%;有4.5萬個村(社區(qū))頒發(fā)了承包經營權證書,占總數的60%。
隨著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推進,成效已經初步顯現(xiàn)。一是化解了土地糾紛,通過確權登記頒證后,“四至不清”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,由此引發(fā)的土地糾紛大幅度減少。二是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。通過確權登記頒證,進一步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屬,農民吃上了“定心丸”,農民一證在手,就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權,沒經農民同意的動地行為都不合法,也不可能,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。三是加快了農村土地流轉。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后,農民可以放心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(yè)大戶、家庭農場、合作社流轉,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,促進了土地的規(guī);洜I。截至今年9月底,全省土地流轉達1808萬畝,占家庭經營面積的19.6%,農業(yè)經營規(guī)模化率達到了28.6%。四是推動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。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后,農民可以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等,獲取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,激發(fā)農村發(fā)展活力。目前,全省4254個村進行了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成立股份合作組織3610個,138萬農民成為股民。產權交易市場建設也相應啟動,全省已建立市級交易中心1個,縣級交易中心21個。
在談到3年是否能夠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時,趙潤田很有信心地說,山東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,3年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的目標任務,應當說是沒有問題的。
土地糾紛解決了,農民外出打工,家里沒人種地了,怎么辦?
據了解,山東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4個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之一。省委、省政府對推進供銷社改革高度重視,成立了領導小組、制定了實施方案,并于6月4日召開電視會議予以全面啟動,確定棗莊等6個市和章丘等18個縣(市、區(qū))開展試點。
趙潤田介紹,土地托管,通俗講就把承包地委托給供銷社領辦的為農服務中心代耕代管,支付給為農服務中心一定數額的代耕代管費。簡而言之就是 “農民外出打工,供銷社給農民打工”。目前正在實施的2000萬畝土地托管5年規(guī)劃,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,走在了全國前列。去年全國供銷總社在濟寧汶上召開現(xiàn)場會議,總結推廣山東開展土地托管的經驗做法。目前全省托管服務面積已達700多萬畝,其中全托管服務107萬畝。通過實施土地托管,糧食作物每畝可增產20%以上,增效400元以上,經濟作物有的可增效千元以上。
談如何解決貧困人口基數大和農業(yè)缺水短板
“第一書記”進駐7003個貧困村, 每年將調引黃河長江水83億方
眾所周知,山東是經濟大省、人口大省,是東部沿海地區(qū)貧困人口基數最大的省。但是,目前山東究竟有多少人口生活在省定扶貧標準(3322元)以下呢?
趙潤田在接受專訪時坦言,目前山東共識別出貧困村7003個,省定扶貧標準(3322元)以下貧困人口520多萬人,扶貧開發(fā)的任務還是比較繁重的。但是,通過改 “大水漫灌”扶貧方式為到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,山東連續(xù)三年實現(xiàn)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,可以說,過去山東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,新階段扶貧開發(fā)實現(xiàn)了良好開局。
趙潤田接著說,當前,扶貧開發(fā)已由區(qū)域性扶貧轉入精準化扶貧的新階段。為此,山東省委、省政府對貫徹落實中央新時期扶貧開發(fā)精神高度重視,組織開展了精準識別工作,深入推進了“第一書記”駐村幫扶工作。在前期“第一書記”工作的基礎上,按照中央向貧困村派駐村工作隊的要求,對識別出的7003個貧困村,全都增派駐村工作隊,每個工作隊都在3人以上。同時精心組織實施了專項扶貧項目。據統(tǒng)計,目前山東已有3000多個貧困村實施了種、養(yǎng)、加等各具特色的產業(yè)發(fā)展項目,在860個貧困村開展了互助資金試點。此外,山東還確定了行業(yè)扶貧十項重點工作,提出了“五通十有”的工作目標,不斷加大項目和資金支持力度,貧困村路、水、電、產業(yè)、房、醫(yī)、文化、健身、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等不斷改善。國務院從今年開始,將每年的10月17日定為“扶貧日”,按照國家“扶貧日”活動部署,山東組織開展了“扶貧日”系列扶貧濟困捐助活動。
除了貧困人口基數大外,水資源嚴重短缺也是山東現(xiàn)代化農業(yè)發(fā)展短板。
據統(tǒng)計,山東目前人均占有量只有322立方米,為全國的1/6、世界的1/25,在全國居第26位,屬北方嚴重缺水地區(qū)。隨著工業(yè)化、城鎮(zhèn)化和農業(yè)現(xiàn)代化的加快推進,水資源總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。據測算,到2020年要比現(xiàn)在多用40到50億方水。
對此,趙潤田說,解決山東水資源短缺問題,必須堅持開源節(jié)流兩手抓。首先要抓好節(jié)流,按照習總書記講的,堅持節(jié)水優(yōu)先。要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。開源方面,一是用好黃河水。山東每年大約能引70億方黃河水。二是用好長江水。南水水調配套工程完成后,山東每年能調引13億方長江水。三是雨洪水資源化。計劃利用5到6年的時間,到2020年通過做工程留下來20億方雨洪水。當然,雨洪水資源化也不是的盲目的圈水截水,前提是要進行科學論證,保證山東入海的淡水量,保證海洋的生態(tài)需要,這是第一位的。其次就是要統(tǒng)籌各條河流、各個流域的上下游和左右岸,確保人民群眾的生產、生活、生態(tài)用水。
今年上半年,山東省政府專門研究了雨洪資源利用工作,出臺了加強雨洪資源利用的政策性文件,提出通過實施大中型水庫增容、新建山丘區(qū)水庫、新建平原水庫、新建地下水庫、南四湖東平湖增容等工程建設,到2025年新增興利庫容35億立方米,新增供水能力38億立方米。規(guī)劃分兩期實施:2016年前實施一期工程,新增供水能力21億立方米,重點緩解“兩區(qū)一圈一帶”等區(qū)域水資源短缺矛盾。 2014年計劃實施21個雨洪資源利用項目,匡算總投資89億元。目前,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,年度預算已全部下達,已有12個項目開工建設,本月底可全部開工,年底前形成一定的實物工作量。項目建成后將新增供水能力6億立方米,山東水資源短缺問題將會得到初步緩解。
談農產品“量”、“質”雙豐收
大旱之年糧食“十二連增”,最嚴厲處罰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
“解決13億人口吃飯問題是一個天大的事情,黨中央、國務院歷來都高度重視糧食安全,同時對山東抓好糧食生產寄與了厚望!壁w潤田說,山東是農業(yè)大省,2003年以來,糧食總產先后跨上了700億斤、800億斤、900億斤三個大的臺階,2013年達到905.3億斤,實現(xiàn)了“十一連增”。可以說,非常不容易。
目前,山東糧食生產已經進入了高基數平臺期,在這樣的高起點、高基數上,只要良種良法配套、農機農藝結合,走糧食高產創(chuàng)建的路子,糧食增產仍有較大潛力和空間。在科學調研論證的基礎上,山東省委、省政府提出到2017年,全省建設糧食高產田2280萬畝,小麥、玉米兩季合計畝產達到1100公斤以上,建成一批糧食噸糧市、噸糧縣。
今年以來,山東申請驗收的糧食高產創(chuàng)建示范方達到146個,其中10萬畝以上的高產示范方23個,5萬畝以上的高產示范方21個,面積超過660萬畝,遠遠超過年初建設預期。糧食單產再創(chuàng)新高,經各級組織專家測產和省級抽檢復核,在高產創(chuàng)建示范方內小麥平均畝產550公斤,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6公斤;玉米平均畝產636公斤,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9公斤。經過農業(yè)部專家組實打實測,齊河縣20萬畝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核心區(qū),小麥平均畝產715公斤,創(chuàng)全國大面積單產新紀錄。招遠市十畝攻關田小麥平均畝產達到817公斤,創(chuàng)農業(yè)部小麥實打驗收全國最高紀錄。預計全省今年糧食總產超過920億斤,比上年增加十幾億斤,實現(xiàn)全年糧食總產“十二連增”已成定局。
在確保糧食安全方面,山東12年來的成績單得來不易。在農產品安全方面,山東則用最嚴謹的標準、最嚴格的監(jiān)管、最嚴厲的處罰、最嚴肅的問責,確保廣大人民群眾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趙潤田介紹,山東作為農產品生產、加工和消費大省,省委、省政府歷來都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,始終把它放到“三農”工作中極端重要的位置來抓,總的來看,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是好的。但也不能掉以輕心,山東在這方面曾經有過很多教訓,特別是近幾年發(fā)生的“多寶魚”、“甲醛白菜”、“毒生姜”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,充分暴露山東在農產品質量監(jiān)管方面還存在不少隱患,給我們以深刻警醒。
為此,山東制定最嚴謹的標準,大力推行農業(yè)生產標準化。全省已制定各種農業(yè)地方標準、簡明技術規(guī)程2300多項,主要“菜籃子”產品基本實現(xiàn)了有標可依。果菜標準化基地達到2226萬畝。全省“三品一標”有效使用標志企業(yè)單位數2434家,產品6100個。實施最嚴格的監(jiān)管,全面加強監(jiān)管體系建設。全省1591個涉農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建立了監(jiān)管服務機構、全省7萬多個涉農行政村配備了村級監(jiān)管員,全省省、市、縣、鄉(xiāng)、村五級監(jiān)管體系初步建立。同時實施最嚴厲的處罰,強化對農產品生產過程和農業(yè)投入品的監(jiān)管。今年在全省開展了以農藥和蔬菜為重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“雙百行動”,調查摸底瓜菜等標準化基地2700個,檢查農藥生產企業(yè)和農藥經營單位近1萬家,查獲、沒收、銷毀了一批不合格產品。已抽檢的8300個蔬菜、水果樣品,檢測總體合格率達98.7%。此外,還實施最嚴肅的問責,構建起各級政府、相關監(jiān)管部門和生產經營者相互銜接、全程覆蓋的責任體系。今年上半年,省政府出臺施行了《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(jiān)督管理規(guī)定》,對各級政府、相關監(jiān)管部門以及生產經營者的責任都進行了明確規(guī)定,并層層簽訂了責任狀。省委也已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(jiān)測合格率等指標,納入對各市科學發(fā)展綜合考核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,將追溯責任,嚴肅問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