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山東出臺的《關于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》明確提出,將試點取消中小學學校和校長行政級別,實行校長職級制管理等7個方面的改革。此次山東從中小學開始試點取消學校和校長級別,對于推動學校去行政化改革來說,無疑是重要一步。
“摘官帽”推動學校去行政化改革
2015年春季開學后,威海將正式啟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,率先在所轄的乳山市和高區(qū)進行試點,首批100多位中小學校長將“摘掉官帽”,采用職級制改革,待試點經(jīng)驗成熟后適時在威海全市推開。校長退出行政序列,不必再參加當?shù)匕葱姓墑e召開的會議和各種活動?梢哉f,去行政化的職級制改革讓校長走上了專業(yè)化成長的道路。
威海市確定的職級制改革對象,并不局限于校長,副校長和黨組織書記、副書記也全部納入職級制改革范圍,取消行政級別,實行校長、副校長任職資格制度。校長和副校長的選拔、聘用、管理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,教育部門黨組織負責實施,紀檢、組織、編制等部門對競聘人員資格、專家評委組成、選聘程序公平性等進行全程監(jiān)督。
威海的這一改革,源于日前山東出臺的《關于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》。在分步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方面,《意見》提出試點取消學校和校長行政級別,實行校長職級制管理,建立完善以職級制為核心的校長管理體制,合理確定校長職級序列。試點建立校長任期交流制度和校長職級薪酬制度。擴大中小學辦學自主權,推進政校分開、管辦分離,完善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。
從“做官”轉向“治學”
2004年9月,濰坊在全國率先取消中小學校行政級別,一舉摘掉中小學校長的“官帽”,實施了以中小學校去行政化改革為核心的簡政放權探索。當年,全市有600所學校撤銷行政級別,935名中小學校長人事檔案從組織部門轉交教育部門。81名副處級以上干部、111名正科級干部、267名副科級干部淡出官場,走上職業(yè)化崗位。
一位好校長,就是一所好學校。如何用制度選好、用好、管好校長,就顯得尤為重要。濰坊對中小學校長“去行政化”不是“一去了之”,而是對其實行職級制管理,分為特、高、中、初級校長4級9檔,校長職級高低與業(yè)績直接掛鉤,根據(jù)校長治校能力、辦學績效、專業(yè)素養(yǎng)、教師認可、同行評議、家長學生評價等要素,評級晉檔。同時,他們又先后印發(fā)20多個相關文件,建立起校長后備人才、校長遴選、職級評定、績效薪酬、任期交流等一系列配套制度,確保校長有辦學自主權,探索出將校長作為專業(yè)干部管理的成功樣本,率先在全國建立起保障和促進教育專家辦學的制度體系。
濰坊新華中學校長付霆說,通過這種做法,校長可以從大量的社會事務和庸俗的社會關系中解放出來,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研究上。校長職級制的實施,使每一位校長都有“危機感”,因為校長不再是“官”,而是一份“高度專業(yè)化的職業(yè)”。做好它,需靜下心來讀書、思考、學習和研究。
制度設計“倒逼”轉變官本位觀念
“過去,評價校長的權力在局長,校長緊緊圍著局長轉。現(xiàn)在不同了,校長要緊緊圍著教師、學生和家長轉,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教育教學上。”濰坊一中校長于允鋒說,考核評價導向變了,校長的工作重心也變了。他現(xiàn)在每天都進教室聽課,從中了解師生的狀態(tài)和需求。他力推分層教學,嘗試走班選課,開設近200門選修課程,把陶藝、篆刻、風箏制作等都列入校本課程,受到學生歡迎。
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(fā)展中心辦公室主任張國華認為,學校是實施素質(zhì)教育的主陣地,校長是辦好學校的核心要素,校長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狀況,影響甚至決定著學校素質(zhì)教育水平。政校不分、管辦不分,中小學行政化的管理體制,無法適應全面深化課程改革、加快構建現(xiàn)代學校制度的時代要求。
“取消中小學和校長行政級別等舉措完善了校長專業(yè)化體制,不僅對于校長和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有重要意義,也會對教育家型校長的涌現(xiàn)和學校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產(chǎn)生深遠影響!睘H坊市教育局局長徐友禮說,校長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核心,實行專家辦學是教育綜合改革的根本。更有專家認為,山東試點建立校長職級體系,最成功之處,便是通過制度設計“倒逼”官本位觀念的轉變,而“破除官本位觀念”正是教育治理體系現(xiàn)代化的重要內(nèi)容之一。
(光明日報記者趙秋麗光明日報特約記者李志臣)
原標題:山東:中小學校長將“摘掉官帽”
稿源:光明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