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在小院里的三輪車上堆滿了剛剛收來的廢品,另一側(cè)的墻角放置著一摞舊報紙,舊報紙的上方,小院一角的舊桌上,挨挨擠擠地擺滿了花盆,種著韭菜、黃瓜和鮮花,這些小生命攀著藤、爬著蔓一直往上長,它們的主人吳洪偉夫婦,此刻正準備前往聊城路擺攤。早上去沂水路賣水果,下午去聊城路擺攤,中間空暇時間還收廢品干零活,這對來自臨沂沂水的夫妻,憑借著這樣“陀螺式”的日程,從村里第一批闖青島的“毛躁”年輕人,到現(xiàn)在買房買車,把一雙兒女培養(yǎng)成了地地道道的青島孩子,在青島實現(xiàn)了他們扎根的夢想。記者 王曉雨 實習(xí)生 張杰
當年頂著壓力來闖青島
“我是村里最早一批出來打工的人,覺得出來總比待在家里掙錢多。 ”上世紀90年代末,打工潮還沒有波及到吳洪偉的老家臨沂沂水,當時只有20歲的吳洪偉,卻在老家待不住了。 “我是家里老大,還有個妹妹,當時我家在村里還算不錯,說要來青島,家里人也是不舍得。 ”作為老家第一批出來闖的年輕人,在當時的鄉(xiāng)親們看來,吳洪偉的這次青島之行,更像是毛頭小子的意氣行動,大家并不看好。
初來青島的吳洪偉,在團島附近的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,搬運貨物加上看守倉庫,一個月600元的固定工資,還可以休周末,這樣的待遇在當時已經(jīng)非常不錯,但年輕的吳洪偉卻并不滿足。 “我看市場上賣東西挺掙錢,就自己進了一筐桃,在冠縣路一下子就賣掉了,掙了30元。 ”這次的經(jīng)歷讓頭腦靈活的他看到了商機,從此,吳洪偉開始了打兩份工的生涯。 “每天早上八點半上班,這時候早市正好結(jié)束,我上班之前會去早市上賣一會桃,然后再回來上班。 ”開始兩份工作的第一個月,吳洪偉輕輕松松就掙了2000塊錢,這樣的收入在當時相當可觀。
經(jīng)常凌晨摸黑起床進貨
“那時候賣東西的人很少,但買東西的人很多,所以那時候賺錢比較多。 ”來青島的第一年,吳洪偉嘗到了擺攤賣水果的甜頭,后來他辭掉工作,開始專心自己干。
一年后,吳洪偉風(fēng)風(fēng)光光地回老家,在眾人的艷羨中,把已經(jīng)訂了親的趙月芬?guī)У搅饲鄭u,當時還沒有結(jié)婚的他們開始專心在早市上擺攤賣起了水果。2001年兩人結(jié)婚,很快大女兒就出生了,小兩口更努力地掙錢,開始在青島扎下了根。
那時的市場還不規(guī)范,吳洪偉和妻子去進貨的時候,上貨都不是自己說了算。“去批發(fā)市場上貨的時候,人家都是不讓看秤的,說多少就是多少,而且每次都是推著小推車去,很辛苦。 ”在冠縣路、沂水路一帶賣水果的夫妻倆,需要去冠縣路進貨,為了搶到好貨,早起就成了基本功。夏天凌晨兩點,冬天三四點,無論是大熱天還是大雪天,兩人摸著黑就要起床,年幼的女兒還在沉睡,夫妻倆狠狠心鎖了門,蹬上花800多元買的人力三輪車出去進貨,進完貨再把孩子帶在身邊,回到市場上擺攤賣水果,直到中午水果賣完,夫妻倆才能回到家里補覺。
遇連陰天一車大棗砸手里
早市賣水果也是一種看天吃飯的活,遇到不好的天氣,水果遲遲賣不出去,夫妻倆只能眼睜睜看著水果爛掉。 “遇到這種情況,我們真的沒辦法了。 ”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(jié),連著下了三天的雨,吳洪偉進的300多斤的棗,一點都沒賣出去,全部爛在了車上。即使在晴天的日子里,夫妻倆也經(jīng)常要面臨水果積壓賣不完甚至賣不出去的境況。
在早市上干了十三四年,他們漸漸摸索出來了規(guī)律,什么時候進貨,該進什么樣的貨,精明的夫妻倆心里門兒清。 “現(xiàn)在市場都認人,很多人買東西都是奔著你這個人去的,有些人寧愿買貴的,也不愿買新來擺攤的人的東西,哪怕你東西便宜也不買。 ”吳洪偉說,這些都是自己一點點摸索出來的門道。除了擺早市,下午夫妻倆也常常出去擺攤,中間的空閑時間,妻子在周邊收廢品,丈夫則打些零工,兩個人一刻也不肯閑著。
兒女成了地道青島孩子
現(xiàn)在,36歲的吳洪偉女兒已經(jīng)13歲,小兒子也到了上小學(xué)的年齡,對這對夫妻來說,在青島除了可以掙錢外,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教育,也是他們最重視的問題。 “我閨女幼兒園在湖南路幼兒園,小學(xué)在德縣路小學(xué)讀的,中學(xué)則在青島七中,都是很好的學(xué)校。 ”說起女兒的教育,吳洪偉顯得很自豪,老家的孩子們都是小學(xué)四年級才學(xué)英語,在青島出生長大的女兒,則在幼兒園就開始接觸。
雖然已經(jīng)離開土地很多年,但妻子趙月芬身上仍然保留了對土地的熱愛,在租住的小院子里,也不忘種上黃瓜、韭菜,這些昔日熟悉的蔬菜,讓小院有了別樣的生機,但他們的孩子卻已經(jīng)成了典型的城里孩子!俺斯,見到雞啊鴨啊豬啊,都覺得很新鮮,有次回老家,我女兒第一次見到玉米秸,還問我這是什么。 ”平時只有過年回老家的孩子們,早已經(jīng)對農(nóng)作物陌生,每次回臨沂老家都像是去野營,假期更是盼著回老家玩,但說起生活和居住,13歲的女兒和6歲的兒子,還是習(xí)慣了青島。
把十幾口人帶進城最想念家鄉(xiāng)的煎餅
在吳洪偉的印象中,2005年到2011年,在青島各個早市晚市上擺攤的人都賺了錢,夫妻倆辛苦工作,光運水果的三輪車就用壞了3輛,但辛苦總會有回報,一家人的日子也越來越好。 “我在老家蓋了8間房子,還在縣城里買了房子,剛買了新的貨車。 ”現(xiàn)在的吳洪偉,不僅在老家有20畝地蓋了8間新房,還在縣城里買了110平方米的房子,頗有頭腦的他,還將20畝楊樹林租給別人養(yǎng)山雞。當年“闖”青島毛頭小伙,在青島扎下了根,也把老家人帶到了青島,現(xiàn)在他的妹妹、堂兄等十幾口都來到了青島發(fā)展。
“現(xiàn)在主要還是為了孩子上學(xué),等孩子上完學(xué),還是要回老家的,老家現(xiàn)在條件好了,而且生活壓力也小,更有很多親人在那里。 ”雖然在青島扎下了根,但吳洪偉還是懷念老家的山山水水,以及左鄰右舍都認識的淳樸風(fēng)氣,他覺得還是要有個院子,老人才會真正適應(yīng),在飲食上,他也仍然保留了原來的愛好,一家人喜歡吃煎餅,來了青島卻只能吃饅頭,每次回老家,夫妻倆都要帶回一二十斤煎餅。雖然盼望著將來可以回老家,但吳洪偉說起自己當年“闖”青島還是很自豪,他覺得出來看看,比待在老家要好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