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澤勇做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鏈條

2014-09-09 08:41:00 來源: 人民日報 作者: 徐錦庚 卞民德

  菏澤曹州百花園。周東倫攝

  菏澤城市鳥瞰。資料照片

  菏澤市民在公園晨練。張國慶攝

  山東步長制藥檢測環(huán)節(jié)。資料照片

  菏澤

  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,面積1.22萬平方公里,人口960萬,是著名的中國牡丹之都和書畫之鄉(xiāng)、戲曲之鄉(xiāng)、武術之鄉(xiāng)、民間藝術之鄉(xiāng),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、國家級園林城市和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,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和優(yōu)質糧棉、果蔬、畜牧生產基地。史稱“天下之中”,曾數(shù)度成為中原地區(qū)重要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

  打開山東地圖,菏澤地處西南末梢,偏安一隅;打開中國地圖,菏澤位居魯蘇豫皖四省通衢,中原鎖鑰。

  在這個火熱的夏季,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(zhàn)略構想,讓菏澤人的目光沿著新亞歐大陸橋,東接不遠的日照港,放眼遼闊的“海上絲路”;西越遙遠的新疆阿拉山口,融入廣袤的亞歐腹地。

  “我們要抓住機遇,找準坐標,務實圖強,以更加開放的新姿態(tài),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鏈條!焙蕽墒形瘯浻跁悦髡f。

  中原古城適逢良機

  翻閱中國歷史,菏澤曾有輝煌的過往,甚至一度被譽為“天下之中”,經濟繁榮昌盛。

  69歲的潘建榮,從菏澤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后,就一頭扎進菏澤歷史文化研究的海洋。推開一個居民小區(qū)的12樓三居室,墻上的兩塊牌子讓我們肅然起敬:“菏澤市歷史與考古研究所”“菏澤歷史文化與中華古代文明研究會”。一個大書架占據(jù)整面墻壁,擺滿了各種書籍。一個埋頭伏案的憨厚小伙子,居然是個博士。

  “菏澤是中華祖源文化的發(fā)祥地之一!迸私s一張口,便把我們帶到了遠古時代,“現(xiàn)在菏澤境內還存有300多個古城、古村遺址!

  潘建榮所說,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也有記載:“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,諸侯四通,貨物所交易也!碑斈,范蠡(即朱公)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(yè)之后,便乘船抵達陶邑從商,先后3次將家產積累到千金之多。

  或許,正是有這樣厚重的歷史積淀,今天的菏澤人在過往的困頓中,才未失掉后發(fā)趕超的勇氣和信心。

 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,菏澤利用山東省“突破菏澤”戰(zhàn)略的契機,開始了新的趕超。2012年,菏澤又借力“中原經濟區(qū)”的國家戰(zhàn)略,全力打造“省際交界地區(qū)科學發(fā)展的高地”。一年之后,山東省“一圈一帶”區(qū)域發(fā)展戰(zhàn)略啟動,菏澤成為西部經濟隆起帶上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

  新亞歐大陸橋,對菏澤更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。1994年11月,侯月鐵路鋪通,形成東起日照、西至西安的又一條東西交通大動脈,融入新亞歐大陸橋的黃金線路,菏澤就在這條黃金線路上。翻開地圖細細比對,這條黃金線路與此前開通的東起連云港的另一條大動脈,交會于鄭州后一路西行,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,經中亞、歐洲,直達荷蘭鹿特丹港,全程1萬多公里。

  “菏澤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,是山東與華北、華東和中西部聯(lián)結的重要門戶,也是向西加強與亞歐大陸橋上各城市群對接,向東南聯(lián)通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(jié)點城市!焙蕽墒惺虚L孫愛軍這樣闡釋,位于徐州、濟南、鄭州三大城市經濟群三角中心的菏澤,在配置生產要素、拓展市場空間等方面獨具優(yōu)勢。

責任編輯:劉文正

相關新聞
推薦閱讀